Heading of Steering Home Page Index of Steering Monthly Index of May 2001 Issue Contact Us Publisher Feedback
頭頁 閱讀《導向》月刊:目錄 第189期目錄 聯絡 出版社 迴響
Steering is published monthly by Overseas Evangelical Mission, Copyright 2001
導向月刊 第189期(5/2001) 第36頁

末了的話

傷心的父母

/總編輯

  主耶穌十二歲的時候,跟父母一道去耶路撒冷過節。回程中,父母找不
到他了;原來他還留在聖殿裡,廢寢忘食地坐在教師中間問道。他母親一見
到他,馬上說:「我兒,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?看哪!你父親和我傷心來
找你。」

  讀到這裡,我不禁失笑起來。原來這位被神揀選蒙神大恩,作為主肉身
的母親的女子,也脫不了世俗上做母親的那一套:

  第一,以自我為中心。她的第一句話不是:你好嗎?餓不餓?這三天來,
你在哪兒睡呀?誰給你東西吃呀?卻是:為甚麼這樣對我們?害我們擔心又
傷心,來回奔跑,在親友中間更丟盡了臉。每一次問:看見我們的兒子耶穌
嗎?都會惹來一陣哄笑:連個兒子都管不住。或者一頓教訓:準備回程的時
候,為甚麼不先叫齊孩子們?現在走了一天的路程,才來找孩子,你們是怎
麼做父母的?

  父母的愛固然是犧牲的愛,但一提到面子,就犧牲不下來。特別是我們
中國人,面子最要緊。我們不是常常這樣罵孩子嗎?你別丟我的臉!孩子得
到的印象是:我念書是為父母念的,並非自己得到教育的益處;我做乖孩子
也是為父母做的,並非有一個道德的標準要遵守。如果我們是浪子的父親,
把浪子暗暗收留下來,已經算不錯了;還要大擺筵席?叫我們的面子放到哪
兒去呀!

  第二,不去了解兒女的情形,先責怪他們的不對。這對父母找回聖殿的
時候,看見耶穌坐在教師中間,一面聽一面問;也看見周圍的人在希奇他的
聰明和他的應對。他們自己也覺得希奇,然而一出口還是罵:為甚麼對我們
這樣做?逼得主耶穌要提醒他們:為甚麼找我呢?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
為念麼?

  約瑟和馬利亞,兩人都直接從神那兒得過啟示,知道這個孩子非同凡響,
是神的兒子,來世間做救主的。十二年後的今天,他們忘了自己不過是神的
管家,替神照顧孩子的。照理,他們應該即時醒悟,就把耶穌留在聖殿中,
像撒母耳的母親哈拿那樣。但他們沒有那樣做,而主耶穌也同他們下去,回
到拿撒勒,並且順從他們。

  我們的孩子當然不是主耶穌,可是我們的身份跟耶穌的父母一樣,也不
過是神的管家,替神照顧孩子的而已。孩子的志趣,我們該瞭解,該支持。
自己站在一邊,等候神自己的作為。常常提醒自己:不要跨過管家的職份,
就不會成為一對傷心的父母。

 

小提醒

文章中有些字在某些中文閱讀軟體系統中無法顯示出來,原版文章已用 PDF 檔案發表在本網站中,請點選「原版文章」,即可找到。


ADVERTISEMENT 廣告


《導向》月刊    Web Site: www.steering.org    Web Master: George Chu, Ph.D., D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