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Home Page | Issue 180 Table of Contents |
Contact Us | Publisher | Feedback | Subscription |
| 头页 | 本期目彔 | 联絡 | 出版社 | 迴响 | 订阅 | |
|
Steering is published monthly by Overseas Evangelical Mission, Copyright 2000 導向月刊 第180期(8/2000) 第18页 |
||||||
/郑远
不是出于行为
(一)救恩是神所赐,在亚当犯罪之前就为我们预备好了,并不是人曾经立下犬马之劳,或是立过言,立过德,立过功换取来的。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可得着,而是在乎我们的言行,心灵是否诚实,心思意念是山羊或是绵羊。排在右边的绵羊就可承受天父的产业,左边的山羊则灭亡。
(二)行为有表面的行为,外在的行为不能判断人的品格,能否得救。保罗时代有许多文士和法利赛人,外表的行为好的不得了。这种人不能进天国,谁还有资格?耶稣说称呼我主啊,主啊的不能都进天国。可见有些人将被弃绝天门之外。耶稣骂假冒为善的人像粉饰的坟墓,里面没有生命,是一个尸体。因为死了,当罪临到他们身上时一点感觉都没有。整天与罪为伍,自己却不知道,也不能反抗。任由罪去摆布,不能自拔,只好做罪的奴仆。像一个死人任由人摆布,一点都不能反抗。这种的行为当然被神弃绝,去天家的门早就关了。
(三)末世时代,异端邪教愈加猖狂,但在保罗时代已经存在。当时有诺斯底派,相信欲达到神的国度是无穷的奥秘,须有高深的学识。主将苦修主义或放纵主义。虽然诺斯底到第二世纪才达到高峰,但在保罗时代已经围绕在教会当中。其实在当时的主流宗派,犹太教也是相信苦修主义和高学识。
(四)身为敬虔的犹太保罗,加入弥赛亚团体之一的法利赛教,他严守摩西律法,明知律法,能解释犹太传承的律法和传统,可成为律法的监护人。当他蒙恩得救之后成为使徒,可谓知己知彼,想把福音传给顽固,不肯接受耶稣的犹太人,不再认同苦守律法和犹太人的外在行为如割礼等繁文褥节的传统。所以再三强调人称义是因着信,不在乎遵行律法。
保罗绝不是忽略行为,认为不在律法之下可以自由犯罪。从他的生平中,可以证明蒙恩之后的行为是无可指责的。信仰与生活的行为之对称,是他所讲的信心。
因着信
信心与恩典都是神所赐,所预备的摆在那儿,等待我们去接受的礼物,不是求来的。保罗说也因着信,这个信太重要了,有信心才能产生出行为出来。挪亚因着信,所以他一家八口得救。如果他只是相信神的话,被世人嗤笑,泼冷水之后,不肯付出一百二十年的代价去造方舟,挪亚全家能得救吗?我们能够忍受长长的一百二十年被人嗤笑吗?这些冷言冷语可以说是魔鬼的工作,魔鬼常常会说这是「戏言」吧!何必相信呢?但挪亚的信心经试炼后有如精金,能够战胜魔鬼和罪恶。信心的力量产生行为是由圣灵引导发自于心,并非苦修己身而来的行为。试问现今的基督徒,多少具备这种战胜罪恶的信心?
有些人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,在罪恶中长期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。一旦蒙恩得救,相信并清楚自己的罪得赦免之后,如释重担,像鬼魅被驱赶出去,不再受威胁恐吓,不再害怕。哈利路亚,真理使他们自由了。这种信心产生一种力量,使长期受欺压的心灵得到恒久的平安喜乐。一剎那的转变会驱使他与人分享自己的喜乐,愿意奉献自己的生命为主作见证,使他不再重踏以前的道路。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。他们明知十字架的道路艰辛,却心甘情愿地走下去,为着成就那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。即使失去今生的生命也在所不惜。
至于那些未曾领悟信心产生的力量,只是因聚会而聚会,将神职视为职业。这样的事奉是神所不喜悦的,他们的一生一样是捕影捉风,漫无目的,结局就是死亡,永远的死亡。好在第一代蒙恩的基督徒,大部份都有感觉这种信心的力量,有内心改变的经验;只可惜这种信心随着年代慢慢转弱。到了第三,四代拥有这信心的愈来愈少,有些简直没有感觉,失去力量了。导至今天的教会慢慢世俗化。近年福音派不再是荣居榜首了。要挽回这种局面,教会必须更新,重新找回那失落的,起初的信心和爱心。
现在让我们来检讨一下,是否我们比较偏重恩典一些,太强调没有人能靠行为得救,只讲得救是在乎信心而不在乎行为。因而不注重行为呢?当宗教慢慢失去做光做盐的作用时,应不应回想你是那里坠落的,并要悔改,行起初所行的事(启二5)。
回到起初
看看那写因信称义的保罗。他是犹太人,出身名门旺族,受业于名校迦玛列门下,社会地位崇高。他却放弃到处受人奉承,安逸无忧,丰衣足食,呼风唤雨,气派万千的罗马高官生活;去选择过着困苦、患难、逼迫、饥饿、赤身露体、危险、刀剑的传福音生活。生活的转变有天渊之别,甘心住在帐棚里,一边传福音一边织帐棚过清苦的生活。在哥林多教会传道又不收薪俸。在当代希腊文明乃处于高峰;有许多大演说家,雄辩家等学者。教会或会堂请这些讲员按他们的知名度给讲员费。保罗有渊博的学问,并且知道耕种的当存指望而耕种,打场的存着粮食的指望去打场。可是他讲道不收费岂不是证明自己是最低级的讲员吗?绝对不是,他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。他以身作则,要从世人中分别出来。保罗说:我乃攻克己身,叫身服我,免得自己传福音给人反被弃绝(林前九27)。信心这么强的保罗尚且怕肉身的软弱被神弃绝于门外。他最后被关在罗马监狱中,至死忠心,坚守此信,为主殉道,由此可见行为的重要。
再看看大宗教家,福音派,因信称义极力支持者卫斯理约翰。他毕业于牛津大学文学博士,在林肯学院当讲师,到死的时候只剩下一些简陋的家具。以他的学历和荣誉,留在大学当教授,虽不能富甲天下,也可留下一笔可观的产业。但这不是他的选择,他选择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。这样看来不是吃了很大的亏吗?在人看当然是,在神却不然。因怜恤贫穷的神必偿还。他对金钱的看法是尽量赚,尽量省和尽量施舍,投资永恒。他对社会服务付出最大的努力,除帮助孤儿寡妇,贫穷以外,对于社会的不平等,如消除文盲,贩卖黑奴对童工,学徒和海员被雇主虐待剥削等问题,都尽力争取改善。在他发起和神的保守成全之下,使整个英国在十八世纪,在民生人权有完完全全的改变。这就是信心和宗教力量的明证。他和同工们的生活一切循规蹈距,过着圣洁的生活。不单是在主日虔诚事奉敬拜,每一天的生活都化成敬拜的动作。以实际行为表现出来,达到基督徒最高的造谐。
他和保罗都深信,人在世上的生活能完全成为圣洁,达到基督徒的完全。保罗说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(西一28)我不是高举他们,因为在神的手里,他们只不过是神所重用的器皿而已。现在让我们谦卑俯伏在神面前,扪心自问,我们是这样的器皿吗?与他们比较,到底偏离了多远?要不要行当初所行的?求主鉴察我们的心思,试炼我们的意念,引导我们走永生的道路。
结语
圣经是包括新旧约全部,不能断章取义。神的话语是这里一点,那里一点。细读融会贯通之后才能明白神的心意。今天的基督徒很多,但生活真正合乎神心意的却不多。真正的基督徒就当听耶稣的话,活出基督的样式出来。耶稣说「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,好比一个聪明人,把房子盖在盘石上。」(耶和华是盘石)意思是得到生命。又说「不去行的,好比一个无知的人,把房子盖在沙土上」。得到死亡的结局。感谢公义的神给我们有自由的选择。祂永远将盘石和沙土,成功与失败,生命与死亡,祝福和咒诅陈明在每一个人面前,供我们自由选择。所以我们一生的成败,生死,祸福,不是命定,乃是在乎我们的选择。
導向月刊 Web Site: www.steering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