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Home Page | Issue 180 Table of Contents |
Contact Us | Publisher | Feedback | Subscription |
| 头页 | 本期目彔 | 联絡 | 出版社 | 迴响 | 订阅 | |
|
Steering is published monthly by Overseas Evangelical Mission, Copyright 2000 導向月刊 第180期(8/2000) 第9页 |
||||||
/殷颖
基督教都承认船是教会的象征,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履海的故事(太十四22-33),则说明了主与教会的关系,及信徒在教会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,以及在惊涛骇浪中才能操练出来信心。
我们都希冀在教会中能有平安稳妥的生活,因为我们认为主应该是常常驻在教会中的,而教会该是信徒的避难所。
舍此,在茫茫的世界大海中,何处还能找到平安?是的,这是十分合理的愿望。但在耶稣履海的故事中,门徒们都惊诧地发现,耶稣并不在船上,而是在惊浪骇浪的大海上行走。这出乎门徒的意料之外,主不在教会中安慰信徒,却独自行走在风浪中。而且由于狂风大作,海浪翻腾(约六18),门徒摇橹甚苦(可六48)。这幅画面上呈现出来的苦况,刚刚是众多教会的写照。许多时候我们发现基督并不在教会中与信徒厮守,而是行走在苦海中救助众生。我们在船上辛苦地摇橹,希望用尽力量去寻找耶稣。却不知基督正在向我们走来,祂一直在主导正确的方向。当我们与主相遇时,我们庆幸「我找到了」,但实际不是我们找到了主,而是主找到了我们。
在耶稣履海的故事中,最最荒谬的一件事,是当门徒看到耶稣时却不认识祂,以为是鬼怪,甚至失声惊呼!原来他们并不认识主。至少这位不安于教会中我们为祂安排的位置,都徜徉于苦海中的耶稣,是人们所陌生的。其实我们早已为基督定了装,绘制了画像,雕好了塑型,立好了信条,祂应该安坐在我们为祂立好的位子上,让我们敬拜。按着我们的意愿答应我们的祈求。这才是我们习惯的基督,祂不宜到处行走。更不宜行走在惊涛骇浪的海上。这似乎太过分了。这样的耶稣是「鬼怪」,而不是我们期盼的主。然而,门徒都惊奇地发现,这一位不按门徒希望而出现在海上的耶稣,才是真正的救主。我们为耶稣画了一幅画像,但真正的耶稣似乎并不肖似我们为祂绘的画像。据说当年有人要征选一位最像笑匠卓别林的人,卓氏本人也去参加,但却只得到了「备取」。也许若要遴选一个最像耶稣的人,耶稣自己来应征,也只能得到备取了。
彼得看出了一个可以试验神迹的绝好机会,他对主说:「如果是你,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。」当人们要试验上帝的时候,多半会假设出一种情况,让上帝来实现。好象基甸羊毛的试题(士六36-40)。在这种情形下,我们是主考,上帝却是被测试的对象。而且我们先决定了「对」与「错」,上帝却只能去填空。这样试验而得到的信心是「小信」,是有瑕疵的信心,是经不起考验的。所以彼得在水面上走了几步便要沉下去了。真正的信心是不能预设条件的。信心不是要看到事实的证明,与己见之事的印证。「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,未见之事的确据」(来十一1)幸而彼得及时呼吁:「主阿,救我!」在这风浪大作的海面上,四无依靠,平时那些「信心」的仰仗都失掉了,唯一的依靠是救主。这时彼得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,也惟有在这惊涛骇浪的海面上,才能操练出真正的信心。
導向月刊 Web Site: www.steering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