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濤駭浪出信心
/殷穎
基督教都承認船是教會的象徵,新約聖經記載耶穌履海的故事(太十四
22-33),則說明了主與教會的關係,及信徒在教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難,
以及在驚濤駭浪中才能操練出來信心。
我們都希冀在教會中能有平安穩妥的生活,因為我們認為主應該是常常
駐在教會中的,而教會該是信徒的避難所。
捨此,在茫茫的世界大海中,何處還能找到平安?是的,這是十分合理
的願望。但在耶穌履海的故事中,門徒們都驚詫地發現,耶穌並不在船上,
而是在驚浪駭浪的大海上行走。這出乎門徒的意料之外,主不在教會中安慰
信徒,卻獨自行走在風浪中。而且由於狂風大作,海浪翻騰(約六18),門
徒搖櫓甚苦(可六48)。這幅畫面上呈現出來的苦況,剛剛是眾多教會的寫
照。許多時候我們發現基督並不在教會中與信徒廝守,而是行走在苦海中救
助眾生。我們在船上辛苦地搖櫓,希望用盡力量去尋找耶穌。卻不知基督正
在向我們走來,祂一直在主導正確的方向。當我們與主相遇時,我們慶幸「我
找到了」,但實際不是我們找到了主,而是主找到了我們。
在耶穌履海的故事中,最最荒謬的一件事,是當門徒看到耶穌時卻不認
識祂,以為是鬼怪,甚至失聲驚呼!原來他們並不認識主。至少這位不安於
教會中我們為祂安排的位置,都徜徉於苦海中的耶穌,是人們所陌生的。其
實我們早已為基督定了裝,繪製了畫像,彫好了塑型,立好了信條,祂應該
安坐在我們為祂立好的位子上,讓我們敬拜。按著我們的意願答應我們的祈
求。這才是我們習慣的基督,祂不宜到處行走。更不宜行走在驚濤駭浪的海
上。這似乎太過分了。這樣的耶穌是「鬼怪」,而不是我們期盼的主。然而,
門徒都驚奇地發現,這一位不按門徒希望而出現在海上的耶穌,才是真正的
救主。我們為耶穌畫了一幅畫像,但真正的耶穌似乎並不肖似我們為祂繪的
畫像。據說當年有人要徵選一位最像笑匠卓別林的人,卓氏本人也去參加,
但卻只得到了「備取」。也許若要遴選一個最像耶穌的人,耶穌自己來應徵,
也只能得到備取了。
彼得看出了一個可以試驗神蹟的絕好機會,他對主說:「如果是你,請
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。」當人們要試驗上帝的時候,多半會假設出一
種情況,讓上帝來實現。好像基甸羊毛的試題(士六36-40)。在這種情形
下,我們是主考,上帝卻是被測試的對象。而且我們先決定了「對」與「錯」,
上帝卻只能去填空。這樣試驗而得到的信心是「小信」,是有瑕疵的信心,
是經不起考驗的。所以彼得在水面上走了幾步便要沉下去了。真正的信心是
不能預設條件的。信心不是要看到事實的證明,與己見之事的印證。「信就
是所望之事的實底,未見之事的確據」(來十一1)幸而彼得及時呼籲:「主
阿,救我!」在這風浪大作的海面上,四無依靠,平時那些「信心」的仰仗
都失掉了,唯一的依靠是救主。這時彼得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,也惟有在
這驚濤駭浪的海面上,才能操練出真正的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