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Home Page | Issue 179 Table of Contents |
Contact Us | Publisher | Feedback | Subscription |
| 头页 | 本期目彔 | 联絡 | 出版社 | 迴响 | 订阅 | |
|
Steering is published monthly by Overseas Evangelical Mission, Copyright 2000 導向月刊 第179期(7/2000) 第16页 |
||||||
/于力工
基督教是一个音乐的宗教,而且产生伟大的圣乐,这是因其内容、真理、事实所产生的果效;在人心灵中,人生、生活之中产生了共鸣与响应。兹分时分代简述如下:
旧约时代
旧约时代,可一推至主前一千五百年前,人们因着耶和华的大作为而产生了赞美,颂赞的诗歌,一方面唱述耶和华的大作为,他们一同歌唱,群体敬拜,以致产生了合一,团结的文化(不是一片散沙),出埃及后,以色列人在大神迹下,过了红海。(见出十五1-21)
自以后摩西、约伯、衣波拉、大卫、所罗门......创作了很多篇可唱的诗篇,产生了群体,个人敬拜的灵命的生活,国家的意识,信仰的生活(参诗篇,约伯记)。
可惜,当时的音乐已失传,祇有「歌词」留下来(甚至于主后九世纪,犹太人所用的古卷亦无音乐配唱)。自一九四七年发现死海古卷,专家发现了诗篇古卷有些记号,在研究之后,发现是音符乐号,当时的旋律。
新约时代
基督在最后晚餐后唱诗,唱完诗后往客西马尼园。
新约圣经中也述说到他们聚会时也用诗歌、颂词(西三16)。当那些圣徒殉道时,边唱边行,进入斗兽场或被火烧死的刑场。(参提后二11-13)
根据教会史,早期教会产生一种颂读的音乐,有点像我们中国人读祭文或在蒙馆中背诵古文的腔调。
教父时期
到了五世纪时,像是教父安布斯(St. Ambrase)在给奥古斯汀施洗时,二人彼此对唱。当时场面甚是感人,安布斯为会众作了一些诗歌(当年笔者在上海中华神学院时,师生全体合唱,安布斯的「荣耀颂」,事过几十年了,余音仍缭绕在耳际),以致安布斯被推为圣祷之父。
中古时期
中古时期的教会诗歌,受了安布斯之影响,圣徒们开始写作圣诗,当时因多用拉丁文,故多用拉丁文写作。虽然似以唱诗篇(后人作乐谱),新作品不断的出炉,有数千首之多,查理曼大帝宫庭牧师作了诗歌(主后800年期间)(参圣诗365首无量荣光歌),这时修道院林立,修道院也成为圣诗的源地,就如Bernard of Clairvaux(1091-1153)是一位最重视与主同钉十字架的圣徒,他所作的一些诗歌流传至今(有的诗歌长达48节),其它的圣徒如圣法兰西斯(Francis of Assisi 1182-1226)和他同工的修道士也创造不少的诗歌。
在中古时期有一首为人最乐唱的「美哉主耶稣」一诗(参圣徒诗歌343首)仍今日教会所采唱。
更正运动时期(1517─)
更正时期,最具代表性的圣诗创作人是马丁路德,他采用了民歌调子,而作了新歌词,成为一时的新创造。可以说,马可路德所翻的德文圣经,奠定现代德文的基础,而他所作的圣诗成为现代圣诗的开创。
与马丁路德同时代的人,加尔文和他的同工们产生了「诗篇」,他们主张唱诗篇,逐渐人们把诗篇的字句,加以意译,而产了「新诗篇诗歌」。而把拉丁文诗歌转型到英文及其它文学诗歌,到了十八世纪,诗歌已经是家喻户晓的「财产」了。
英文圣诗
至于我们华人教会圣诗深受英美教会影响,现代诗歌与过去英美复兴运动有关,自十八、十九世纪以来,英美有几次的大复兴,每次大复兴都留下一些在教会建立,个人灵性建造,有直接关系的诗歌,而且圣诗作家甚多,我们华人所唱的圣诗,百分之九十是从英文诗歌翻译过来的。例如,十八世纪英国在卫斯理约翰的复兴运动中,他的弟弟查理作了多首诗歌,我们圣诗中的「耶稣我灵避难所」,「怎能如此」(How can it be)就是他的作品。在慕迪(D. L. Moody)所带出来的复兴运动诗歌也甚多。美国圣诗作家兴起,就如为慕迪领诗歌的Irasanky,已编了一本一千二百首的诗歌,甚为流行。美国圣诗作家所作的诗简单而活泼而且音调甚美,在慕迪时代美国信仰纯正,作家如Haratirus Bonar所作的圣诗,又像Fanny Croshy多产的作品,也甚为流行。而诗歌的信息,则能使人在生命上受造就。
威尔士大复兴(1904: Wiles Rivival)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诗歌,以致我们今日称那些诗歌为「威尔士复兴诗歌」,弟兄会的兴起亦产生了甚多首圣诗。
华人圣诗
华人的圣诗集,采自德文、法文甚少,如马丁路德所写的「坚固堡障歌」,法文诗歌如「平安夜,圣善夜」,不过数首。自从宣教运动开始,新诗歌不断产生,唐员观年间(635)聂斯多留派宣教士来华传道,称景教,善天颂赞第二首诗歌即是那时的诗歌,早期中华基督教会内地会用的圣诗是「颂主诗歌」,等到中国教会复兴运动开始,华人主编的诗歌产生很多,如王载编的「复兴布道」,贾玉铭编的「灵交诗歌」,宋尚节的「奋兴短歌集」,倪柝声主编的「小群诗歌」,王明道主编的「基督徒诗歌」,灵恩会主编的「经文诗歌」,伯特利教会主编的「伯特利诗歌」,赵世光编的「灵粮诗歌」,西教士编的有伍教士姊妹编的「短歌1000首」,刘福群编的「宣道诗」......,1925年之后各公会联合出版的「普天颂赞」,在此不过提及主要的诗歌集。
这些诗歌俱各有特色,多是从英美诗歌翻的,惟一特色是贾玉铭填词,用旧的调子而谱以诗词称之为「圣徒诗歌」,五百多首,而词意均美,国人在这期间也写了不少的诗歌,首推苏佐扬,他的诗歌在国内甚为流行。
晚近圣诗
晚近圣诗趋向是中美并列,先有李道荣编的一五十首的中英圣诗,刘福群编的「青年诗歌」,俱有规模近六百诗中英圣诗首推笔者所编印的「圣诗」,曾流行一时,为海外华人教会所采用。
近廿年来,国内倾向经文诗歌及一些华人圣徒作品,而海外的青年音乐家写了不少的诗歌,这是神自己在兴起这事工,惟愿在圣诗上下功夫的弟兄姊妹们,不仅是迎头赶上,乃是一直能带头,而产生些有属灵信息的诗歌(歌词),有简单易唱而使人喜欢唱的旋律,正如大音乐家所作的诗简而易唱而有词有乐,就如Handel享得尔(1685-1759)所谱的圣诞诗「乐哉斯世救主已来」(圣诗99首)易唱又使人乐唱不厌。
導向月刊 Web Site: www.steering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