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ing of Steering Home Page Index of Steering Monthly Index of July 2000 Issue Contact Us Publisher Feedback
頭頁 閱讀《導向》月刊:目錄 第179期目錄 聯絡 出版社 迴響
Steering is published monthly by Overseas Evangelical Mission, Copyright 2000
導向月刊 第179期(7/2000) 第16頁

中國傳道人史館(三十一)

漫談聖樂 (聖詩)

/于力工

  基督教是一個音樂的宗教,而且產生偉大的聖樂,這是因其內容、真理、
事實所產生的果效;在人心靈中,人生、生活之中產生了共鳴與回應。茲分
時分代簡述如下:

  舊約時代

  舊約時代,可一推至主前一千五百年前,人們因著耶和華的大作為而產
生了讚美,頌讚的詩歌,一方面唱述耶和華的大作為,他們一同歌唱,群體
敬拜,以致產生了合一,團結的文化(不是一片散沙),出埃及後,以色列
人在大神蹟下,過了紅海。(見出十五1-21)

  自以後摩西、約伯、衣波拉、大衛、所羅門......創作了很多篇可唱的
詩篇,產生了群體,個人敬拜的靈命的生活,國家的意識,信仰的生活(參
詩篇,約伯記)。

  可惜,當時的音樂已失傳,祇有「歌詞」留下來(甚至於主後九世紀,
猶太人所用的古卷亦無音樂配唱)。自一九四七年發現死海古卷,專家發現
了詩篇古卷有些記號,在研究之後,發現是音符樂號,當時的旋律。

  新約時代

  基督在最後晚餐後唱詩,唱完詩後往客西馬尼園。

  新約聖經中也述說到他們聚會時也用詩歌、頌詞(西三16)。當那些聖
徒殉道時,邊唱邊行,進入鬥獸場或被火燒死的刑場。(參提後二11-13)

  根據教會史,早期教會產生一種頌讀的音樂,有點像我們中國人讀祭文
或在蒙館中背誦古文的腔調。

  教父時期

  到了五世紀時,像是教父安布斯(St. Ambrase)在給奧古斯汀施洗時,
二人彼此對唱。當時場面甚是感人,安布斯為會眾作了一些詩歌(當年筆者
在上海中華神學院時,師生全體合唱,安布斯的「榮耀頌」,事過幾十年了,
餘音仍繚繞在耳際),以致安布斯被推為聖禱之父。

  中古時期

  中古時期的教會詩歌,受了安布斯之影響,聖徒們開始寫作聖詩,當時
因多用拉丁文,故多用拉丁文寫作。雖然似以唱詩篇(後人作樂譜),新作
品不斷的出爐,有數千首之多,查理曼大帝宮庭牧師作了詩歌(主後800年
期間)(參聖詩365首無量榮光歌),這時修道院林立,修道院也成為聖詩
的源地,就如Bernard of Clairvaux(1091-1153)是一位最重視與主同釘
十字架的聖徒,他所作的一些詩歌流傳至今(有的詩歌長達48節),其他
的聖徒如聖法蘭西斯(Francis of Assisi 1182-1226)和他同工的修道士
也創造不少的詩歌。

  在中古時期有一首為人最樂唱的「美哉主耶穌」一詩(參聖徒詩歌343
首)仍今日教會所採唱。

  更正運動時期(1517─)

  更正時期,最具代表性的聖詩創作人是馬丁路德,他採用了民歌調子,
而作了新歌詞,成為一時的新創造。可以說,馬可路德所繙的德文聖經,奠
定現代德文的基礎,而他所作的聖詩成為現代聖詩的開創。

  與馬丁路德同時代的人,加爾文和他的同工們產生了「詩篇」,他們主
張唱詩篇,逐漸人們把詩篇的字句,加以意譯,而產了「新詩篇詩歌」。而
把拉丁文詩歌轉型到英文及其他文學詩歌,到了十八世紀,詩歌已經是家喻
戶曉的「財產」了。

  英文聖詩

  至於我們華人教會聖詩深受英美教會影響,現代詩歌與過去英美復興運
動有關,自十八、十九世紀以來,英美有幾次的大復興,每次大復興都留下
一些在教會建立,個人靈性建造,有直接關係的詩歌,而且聖詩作家甚多,
我們華人所唱的聖詩,百分之九十是從英文詩歌繙譯過來的。例如,十八世
紀英國在衛斯理約翰的復興運動中,他的弟弟查理作了多首詩歌,我們聖詩
中的「耶穌我靈避難所」,「怎能如此」(How can it be)就是他的作品。
在慕迪(D. L. Moody)所帶出來的復興運動詩歌也甚多。美國聖詩作家興
起,就如為慕迪領詩歌的Irasanky,已編了一本一千二百首的詩歌,甚為流
行。美國聖詩作家所作的詩簡單而活潑而且音調甚美,在慕迪時代美國信仰
純正,作家如Haratirus Bonar所作的聖詩,又像Fanny Croshy多產的作
品,也甚為流行。而詩歌的信息,則能使人在生命上受造就。

  威爾士大復興(1904: Wiles Rivival)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的詩歌,
以致我們今日稱那些詩歌為「威爾士復興詩歌」,弟兄會的興起亦產生了甚
多首聖詩。

 華人聖詩

  華人的聖詩集,採自德文、法文甚少,如馬丁路德所寫的「堅固堡障歌」,
法文詩歌如「平安夜,聖善夜」,不過數首。自從宣教運動開始,新詩歌不
斷產生,唐員觀年間(635)聶斯多留派宣教士來華傳道,稱景教,善天頌
讚第二首詩歌即是那時的詩歌,早期中華基督教會內地會用的聖詩是「頌主
詩歌」,等到中國教會復興運動開始,華人主編的詩歌產生很多,如王載編
的「復興佈道」,賈玉銘編的「靈交詩歌」,宋尚節的「奮興短歌集」,倪
柝聲主編的「小群詩歌」,王明道主編的「基督徒詩歌」,靈恩會主編的「經
文詩歌」,伯特利教會主編的「伯特利詩歌」,趙世光編的「靈糧詩歌」,
西教士編的有伍教士姊妹編的「短歌1000首」,劉福群編的「宣道詩」......,
1925年之後各公會聯合出版的「普天頌讚」,在此不過提及主要的詩歌集。

  這些詩歌俱各有特色,多是從英美詩歌繙的,惟一特色是賈玉銘填詞,
用舊的調子而譜以詩詞稱之為「聖徒詩歌」,五百多首,而詞意均美,國人
在這期間也寫了不少的詩歌,首推蘇佐揚,他的詩歌在國內甚為流行。

  晚近聖詩

  晚近聖詩趨向是中美並列,先有李道榮編的一五十首的中英聖詩,劉福
群編的「青年詩歌」,俱有規模近六百詩中英聖詩首推筆者所編印的「聖詩」,
曾流行一時,為海外華人教會所採用。

  近廿年來,國內傾向經文詩歌及一些華人聖徒作品,而海外的青年音樂
家寫了不少的詩歌,這是神自己在興起這事工,惟願在聖詩上下功夫的弟兄
姊妹們,不僅是迎頭趕上,乃是一直能帶頭,而產生些有屬靈信息的詩歌(歌
詞),有簡單易唱而使人喜歡唱的旋律,正如大音樂家所作的詩簡而易唱而
有詞有樂,就如Handel享得爾(1685-1759)所譜的聖誕詩「樂哉斯世救主
已來」(聖詩99首)易唱又使人樂唱不厭。

 

小提醒

文章中有些字在某些中文閱讀軟體系統中無法顯示出來,原版文章已用 PDF 檔案發表在本網站中,請點選「原版文章」,即可找到。


ADVERTISEMENT 廣告


《導向》月刊    Web Site: www.steering.org    Web Master: George Chu, Ph.D., D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