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ing of Steering Home Page Index of Steering Monthly Index of January 2000 Issue Contact Us Publisher Feedback
頭頁 閱讀《導向》月刊:目錄 第173期目錄 聯絡 出版社 迴響
Steering is published monthly by Overseas Evangelical Mission, Copyright 2000
導向月刊 第173期(1/2000) 第24頁

歛財與聚寶

/顏路裔

  古今中外,歛財聚寶的人甚多,這是人的天性與嗜好,無可厚非。寶物
的種類名目也多,如古幣、珍郵、玉器、書物等。但過來人的經驗是:不用
太痴、太貪、太私。如清代大收藏家錢梅溪所云:

  「收藏是雅事,原似雲煙過眼,可以過而不留;若一貪戀,生覬覦,則
變雅為俗矣。試觀古來之收藏家,無有傳之數百年,子孫尚能守者。凡達觀
之人,在驗明某古物後,本身僅為典守監護人,且暗示他人也只是賞識與託
管者。」這是正確的態度。

  從前世界鉅富如洛克菲勒、摩根等亦承認自己只是財富的「管家」,真
正的主人乃是上帝。

  布律耶爾(Bryan Jennings)說過以下的雋語:「我們不要因為有些人
能聚財藏寶而加以欽羡,他們的負擔也許不是我們擔當得起的。我們未必能
像他們那樣犧牲健康、平安、榮譽與天良去獲取財物,那代價太大了,對比
起來,反而是一種損失。」所以屬世的智者認為最佳措施是捐贈其珍藏給社
團或博物館,讓許多人欣賞享受,獨樂不如眾樂。

  「人的財富在那裡,心也在那裡。」過份牽腸掛肚,便成了沉重的包袱,
太痛苦了,所謂「厚藏多亡」即此謂。

  「收藏」兩字字面的意思是:收者捕也、取也、聚歛也,當然有喜慶的
成份,那是勞力的代價與果實。獵獸捕魚、歡呼收割,自屬美事,但「藏」
字就未免太自私了。

  「禮記檀弓」篇上說:「藏也者,葬也,欲人之弗得見也。」如此看來
藏與亡之間如出一轍,藏得久了,不是等於死了嗎?相反地,愛人助人,便
會在生活上表現出來了。

  耶穌說過:「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,你們來跟從我吧!」這話就涵
蓋了上面兩方面的意思。

  古教父特土良也說過一句話:「光為自己的好處而生活的人,死了對世
界倒是一種好處。」

  羅伯史蒂文生語:「生存」與「生活」是兩回事。

  耶穌更咒詛一個光為自身利益而存活的人:「這人不生在世上倒好」。  
茲舉一歷史上有名的厚藏身亡的例子如下:

  從前洪憲皇帝袁世凱(他做過八十三天皇帝)有個兒子名叫袁克文,自
稱「皇二子」嗜古如命,收藏甚豐。對每一心愛古物,必加上私人印章:「袁
氏子孫永寶之。」後來他自覺所望太奢,乃改印「與本身共存亡。」這已是
夠沉痛的了。誰知過了些年,他連這一線希望也保留不住。由於生活窮愁潦
倒,心愛之物只好陸續典賣出去。

  據說袁氏早年大收宋籍,不論價值,坊賈趨之。其父袁世凱稱帝失敗後,
隨即星散。其書首皆蓋了「皇二子」印章。有一首流傳的詩歌最具諷刺性:
「一時俊物走權家,容易歸他又叛他。開卷赫然皇二子,世間何事不曇花?」
按袁克文卒於一九三一年,得年才四十二歲,其所有珍藏也早已隨他煙消雲
散了。

  關於歛財聚寶的事,耶穌的教訓最明智:「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世上,
地上有蟲子咬,能z壞,也有賊挖窟窿來偷;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天上,天
上沒有蟲子咬,不能z壞,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,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,你
的心也在那裡。」

  又說:「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,結交朋友;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,他們
可以接你到永存的帳幕去。」

  我國古訓也說:「普施濟眾,愛在人間;厚藏難久,恨在一己。」

  一個人佔有寶物為時太暫、太不可靠;遺愛人間則快樂妥善得多。因珍
寶的價值會因精神的價值而增值,其暫時的價值可變為經久的價值;其庸俗
的價值可變為崇高與榮譽的價值。慈愛與善行使義人發光,存到永遠。

 

小提醒

文章中有些字在某些中文閱讀軟體系統中無法顯示出來,原版文章已用 PDF 檔案發表在本網站中,請點選「原版文章」,即可找到。


ADVERTISEMENT 廣告


《導向》月刊    Web Site: www.steering.org    Web Master: George Chu, Ph.D., D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