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理的基督化
思想方式
/胡怡
二十五年前,心理學家阿伯特.艾利斯(Albert Alice)曾為一些尋求
成功的生活者介紹新的思想及模式─合理的情感治療(Rational Emotive
Therapy)。他從事「傳統心理學」研究多年,發現人們並未真正地改善,
只是在感覺上感到好些,因此他更創其他研究途徑,以為人們應對自己的感
覺也負責任,感覺只是合理或不合理思想方式的直接結果,一個人的感覺對
其行為有很大的影響。
馬克西.毛斯比(Moxie Maultsby)博士曾任肯他基大學醫學院精神治
療家,基於艾利斯的理論,他另創「合理的行為治療方法」(Rational Behavior
Therapy)。此法認為一個人應對自己的感覺及行動負責,理論前提在於:
「一個人因其思想而有行動、信仰及價值觀,自我對話(Self Talk)對行
動也有影響。」每個人生命中有不少事件發生,但個人對這些事件所產生的
感覺則來自內心;而個人對事件的感覺,對他人感覺,對自己的感覺會直接
影響到有關聯的行為。
艾利斯和馬斯比的理論,和聖經上對人格及行為的要求很相近。合理的
基督化思想(Rational Christian Thinking)由愛麗思.彼特生(Alice
Peterson)提創,試著用前面所提RET和RBT理論,並和聖經上的原則融合。
馬可福音七章14~23節和耶利米書十一章節很清楚指出我們人格的存
在,對個人責任感也肯定。聖經告訴我們人類思想是「心」、「腦」活動的
結果,人的心靈使我們行動。
RCT以為試圖鼓勵人們只改變感覺是不夠的,只有當個人的思想及信仰
系統改變時,感覺及有關的行為才會真正改變。每個人都有責任在神及聖靈
合作之下,使自己心靈更新。從事基督教輔導工作者,應該要先改變個人的
信仰,價值觀及自我對話方式。RCT是一種生活方式,也是一種治療工具,
目前常被使用。RCT是要我們有合適及正確的思想。對人、對事、對環境在
每天面對時,有正確及合適的反應,使我們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。由於自我
心靈不斷的更新,而能越來越接近基督的形像。(也就是活出基督的形像
來!)
在羅馬書十二章1~節,有三個字是非常重要的:
(1)心:人之異於禽獸在於人類的心,心在新約中被用次,心是內在的
傾向、思想及了解的能力。
(2)變化:意味改變。羅馬書十二章節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心意要更新而
得到改變。
(3)更新:在新約中又出現二次。第一次在羅馬書十二章2節,第二次
在提多書第三章5節。此字意味原來並不存在而是新生命的創造。保羅告訴
我們新生命進入我們思想過程是可能的,我們可以藉著聖靈的大能改變自
己,只要我們首先改變自己思想的方式。
在舊約中,心也常被使用。心是所有思想及感覺的中心。在馬可福音第
七章21~23節,耶穌告訴我們行為及態度全來自內心。這和認知治療法
(Cognitive Therapy)看法相同。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內心,這比改變我們
的四周「快」些,的確是個好消息。
如果每個人能夠改變自己的思想及行為,那麼更新一個人的心靈是可以
做改變的「保證」。
一般人都喜歡在「感覺」上好些,好做個快樂、歡悅、平和的人。但是
更新我們的心靈,可以真正改變思想方式,也可以真正改變感覺。由此我們
可以下結論:我們是有思想肯負責任的人!因人有心靈才異於禽獸!人的心
是感覺及行為的開啟者。聖經上的教訓很多!合理的基督化思想方式(RCT)
告訴我們得到豐盛生活是可能的,只要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。